“細細”做事 “輕輕”為人——村支書周炳耀的故事
發(fā)布時間:2016-12-14
字體大小:
摘要:
照片上的周炳耀消瘦,臉部輪廓清朗,眼睛瞇成縫,笑得自然又有幾分羞澀——親切如鄰家大哥。 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卓洋鄉(xiāng)莊里村村民說,我們的這個村支書,平時見人就三分笑,很和氣,團結(jié)很好,而且沒有一點生氣的態(tài)度,大家都喜歡喊他耀仔?! ≡谧垦筻l(xiāng)黨委副書記李霞看來,這個人,感覺很輕,平時基本上感受
照片上的周炳耀消瘦,臉部輪廓清朗,眼睛瞇成縫,笑得自然又有幾分羞澀——親切如“鄰家大哥”。
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卓洋鄉(xiāng)莊里村村民說,我們的這個村支書,平時見人就三分笑,很和氣,“團結(jié)很好”,而且“沒有一點生氣的態(tài)度”,大家都喜歡喊他“耀仔”。
在卓洋鄉(xiāng)黨委副書記李霞看來,這個人,感覺很“輕”,平時基本上感受不到他的存在,只是自己在那里細細地做一些事情,很平常的一個人。
就是這么一個人,9月15日,中秋時節(jié),在抗擊第14號強臺風(fēng)“莫蘭蒂”前線,為確保群眾生命財產(chǎn)安全,挺身而出,不幸落水,被急流吞沒,生命在45歲的坎上落下響亮而悲壯的休止符。
人已逝,再回望,發(fā)現(xiàn)恰恰是平常,蘊藏著博大力量。四季輪替,日升日落,大自然的平常,孕育著人間萬物的生機勃勃。而人的平常,如涓涓細流,默默無息,卻涵養(yǎng)著一方水土,溫潤著他人心田。
恰如他的名字,有“火”也有“光”。這似乎印證了這么一句話:在你不知道的角落,有人在溫暖世界。
“有事找耀仔”,遇到難事、急事、大事,他總是第一“落點”
周炳耀生前生活著的莊里村,共有124戶414人。如果說“414”是分母,他這個“分子”的分量最重。因為一旦遇事了,在村民心目中,他幾乎總是第一選項。
他個人有一輛二手的“比亞迪”,儼然成了整個村子免費的急救車。
2012年2月,村民張清湘上山砍柴時,不慎摔斷了脊椎。家人試著找周炳耀幫個忙。踩腳油門的事,走!這一趟是到古田縣醫(yī)院。從莊里村到古田縣的路,我是坐車經(jīng)過的,搖搖晃晃,坑坑洼洼,車子深一腳、淺一腳地往前探,不說開車人,坐車人也得全神貫注,給自己捏把汗。這一個來回就是三個多小時。
2013年,村民劉長鐘73歲的老父親不小心從自家二樓跌下,導(dǎo)致骨折。在田地里干活的周炳耀得知情況,放下鋤頭,踩腳油門的事,走!這次是到寧德市的醫(yī)院,一趟就70多公里。
2014年夏季,村民張巧明4個月大的女兒突發(fā)高燒,深夜一點多鐘,她硬著頭皮敲開了周炳耀家的門。踩腳油門的事,走!先到鄉(xiāng)里,條件有限,處理不了,于是直接奔向福州。這一路,要翻過一個隧道又一個隧道,打個來回就是300多公里……
這輛車還是免費公交車,并且具有隨叫隨到的“功能”。
村民周炳增回憶,有一年,正值農(nóng)忙,他請了隔壁樹兜村的7名村民到家里“打個短工”。傍晚,雨下個沒完沒了,這7位怎么也坐不住,吵著要早點回家,搞得周炳增焦頭爛額。忐忑之中,還是撥通了周炳耀的手機,畢竟是個“不情之請”,只好含含糊糊地把事情的原委說了一遍。沒幾分鐘,車就來了。送一趟,再送一趟,樂此不疲。
受人恩情,自然是要感謝的。周炳耀不理會,笑著擺擺手。退一步說,汽油費還是要給的吧?還是笑著擺擺手。
“要我說,他這個車,就是一輛為全村人服務(wù)的車!”75歲的老黨員周傳倉總結(jié)道。
車老是在路上熱心地奔波著,當(dāng)然是因為人是個熱心人。
今年8月,村民劉長營遇到一件煩心事,他家養(yǎng)殖場里的幾千只鴨子患上了禽流感。他心急火燎,把藥搬回家了。村里沒有獸醫(yī),怎么給鴨子打針?“有事找耀仔”的觀念牽引著他闖入了周炳耀的家。按說這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,但這位村支書還是跟劉長營一道,“在游泳中學(xué)會游泳”,干起了獸醫(yī)的活兒,“自學(xué)成才”。
村里在外務(wù)工的多,到了上交醫(yī)保、社保費用的時間,全國各地的電話一個接一個地涌向周炳耀。他一一記下,抽出時間把事情辦得妥妥的,解決大伙兒的后顧之憂。
說白了,這個村支書就是個“駕駛員”“勤務(wù)員”。有人說,“被需要”是一種幸福。周炳耀總是被莊里村的村民需要著。他的好,村里人惦記著。遇難的消息散開,在外務(wù)工、平時難得回趟家的,紛紛冒著臺風(fēng)的余威設(shè)法趕回來。周炳增是連夜從杭州回到村里的,黃榮勤是從湖北回來的,先坐趟火車,再倒趟火車,再轉(zhuǎn)大巴車、摩托車。輾轉(zhuǎn)一路,目的只有一個:到這位村支書的遺像前灑把熱淚,扎扎實實地三鞠躬。
他笑著說:“幾塊錢的事!”村民含著淚說:“這個意義很重!”
臺風(fēng)“莫蘭蒂”的破壞力至今令人心有余悸。74歲的村民周傳義說:“那天的雨,用‘傾盆大雨’遠遠不夠,說‘傾缸大雨’還差不多。”
9月15日凌晨,“莫蘭蒂”登陸福建。6時許,周炳耀披著藍色雨衣、穿著拖鞋,頂著“傾缸大雨”出門了。按照事先部署,他和村支委張華忠一路同行、一道巡查,排除隱患。
“當(dāng)時,怎么說呢?水叫著喊著往下沖,跟老虎出山一樣,跑得比汽車還要快!”張華忠形容道。
他們小心翼翼,來到村民張麗翠家旁的涵洞前。大水急匆匆往下奔襲,將沿途的雜物裹挾其中,累積到一定份兒上,生生把涵洞給堵塞了。急速的水流給阻擋了,被迫改道,就一股腦地往四周翻涌,朝臨近的房子墻面橫沖直撞,找到空隙,一頓猛灌。
張華忠說,周炳耀就蹚水到橋面,著手疏通涵洞。他緊緊抓住堵塞著涵洞的一根竹竿,使勁拖拽,竹竿的另一頭纏繞著一堆雜物。竹竿松動的瞬間,水流湍急,形成的力將周炳耀拖入水中……
假如周炳耀不及時出手,會是什么情況?9月28日,在出事現(xiàn)場,張華忠指著涵洞周邊的7棟土房子,說這些房子很可能就垮了。
責(zé)任在肩,周炳耀心里清楚要干什么。關(guān)鍵時刻,“駕駛員”“勤務(wù)員”成了大家的“守護神”。
莊里村的鄉(xiāng)親習(xí)慣了他的好,他也習(xí)慣了鄉(xiāng)親們的一聲召喚,“要我?guī)兔?rdquo;,沒問題,上!但他并未止步,而是朝著“我要幫忙”的路子走。
2015年冬季,村里遭遇寒潮,不少人家的水管、水表都凍裂了。周炳耀是個“多面手”,水電工技術(shù)就不賴。“大顯身手”的時候到了!于是挨家挨戶地排查,能修的就修好,壞了的就換一個新的。
還是老路子。村民要給工錢,他笑著擺擺手。材料費總是要給的吧?還是笑著擺擺手,“用的都是邊角料,廢品,不值錢”。
周傳倉跟周炳耀的父親有過糾紛,想著“貴”為村支書,周炳耀肯定要向著自家人。但周炳耀不計較這些,從中撮合兩位老人握手言和,還把他這個外人視為“自家人”。有時候遇到收電費的,不在家或者身邊沒帶零錢,恰巧讓周炳耀碰見了,二話不說就墊付了。見面時再還上,得到的答復(fù)是笑著的回絕:“幾塊錢的事!”
“人有這個肚量,不容易!干部都這樣,老百姓還不鼓掌擁護?這確實是幾塊錢的事,但這個意義很重!”周傳倉眼含著淚,豎起了大拇指。
滿腔熱情地解答與群眾相關(guān)的“題目”
村里人說,有時覺得,周炳耀這個村支書沒有個村支書的“樣子”。后來又覺得,村支書就應(yīng)該是這個“樣子”。
周炳耀到底是個什么“樣子”?他的兒子周銘燦搖頭:“我也不知道怎么說。”女兒周巧爛嘆息:“我也說不來。”他們只知道,這是一個超級暖心的“老爸”。
周銘燦要到遼寧務(wù)工,“兒行千里父擔(dān)憂”,左叮嚀,右囑托,“盡量對人好一點點。”“不要跟人爭執(zhí),不要大聲嚷嚷。”“碰到事了,就慢慢解決,不要著急。”起初,周銘燦覺得這有點“婆媽”,跟不上時代,“后來我經(jīng)歷了一些事,才知道他是對的”。
周巧爛遠嫁海南。每次回娘家,周炳耀把她“供著”,讓她安心當(dāng)“嬌嬌女”。今年6月回家,她正要起身洗碗,就讓周炳耀搶先了。周巧爛覺得“老爸”很可愛,掏出手機,在客廳遠遠拍下周炳耀洗碗的視頻。只見周炳耀弓著腰,麻利地干著家務(wù)。如今這段視頻,也讓周巧爛“供著”,成為內(nèi)心深切懷念的一絲慰藉。
兒女都“遠走高飛”,身邊的壯勞力也在遠方干得有聲有色,周炳耀為何總是“按兵不動”?要說他會開車、懂維修,水電工也能來,種香菇技術(shù)有一套,也到北京、深圳見過世面,人緣又不錯,出外務(wù)工肯定是把好手,可以把日子過得更紅火。周傳義說,村民有時也開玩笑,說他就像個“老母雞”,趴在窩里不出門。
他的兄長周炳銓知道,父親年事已高,妻子又是個老病號,讓他心甘情愿留下來,用肩膀去扛起男人的責(zé)任。他的兄長可能不知道,這個弟弟還有別的追求。
“作為一位村支書要時刻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,真心誠意地為群眾辦事,滿腔熱情地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題目,多換位思考,用真情感化和凝聚群眾。”這是周炳耀手寫在“古田縣卓洋鄉(xiāng)莊里村民委員會”稿紙上的誓言。
或許,共產(chǎn)黨員周炳耀把短暫的一生視為一個“解題”過程:群眾出了“題目”,他就一筆一畫地認真解答;群眾不出“題目”,他就自己找出“題目”,再用心解答,目的是盡量讓群眾少遇到“題目”。
為什么在村民面前,他總是能做到有求必應(yīng),甚至還“沒事找事”?為什么多年來他堅持四處籌資、自己墊資,修道路,立路燈,建老年人活動中心,熱心向貧困戶傳授香菇種植技術(shù)?這似乎就是答案。(記者 王國平 高建進)